廢墟小院整理概況

回憶

5/19/20251 min read

2025/05/19拍攝

周日,來了一場豪雨,今日稍顯降溫,時陰時晴,氣象顯示最高溫時仍有31度,濕度72%。

濕熱是疾病的溫床,在台灣種植玫瑰很簡單,接受它半死不活、要死要活;灰黴、黑斑、枯枝、露菌悄然上身和大軍壓境的薊馬、螨蟲,以及毒蛾、蝶類、葉蜂等幼蟲的鯨吞蠶食,還有金龜子也來插足囉。

我想了想,一年有365天,扣掉大半年的下雨天,假設200天不下雨,平均日照3小時,那麼廢墟小院一整年日照大約600小時,一年四季相對濕度都維持在70%以上,甚至高達80%以上......我應該種鹿角蕨才對,它們很適合和老天爺養的姑婆芋作伴。

周六,午後剪殘花,它們三三兩兩的開,多數是想不開的,我的應對態度是「隨它們高興」,一片慵懶的模樣。

低頭掃落葉,移動花盆的位置,該多曬太陽的就挪去C位補光照,調整好日常打理的動線來降低阻礙,它們之間仍沒少勾勾搭搭,仿佛在竊竊私語:如何渡夏?

我查了資料,高溫對植物的傷害,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理解「它們處在發燒中」。一旦燒過頭,會休克、死亡。

玫瑰是溫帶的植物,台灣位處副熱帶與熱帶區域,農作的區別不難理解,資訊方面網路發達,信手捻來。與其上網發問,何不將時間用在查找相關種植和經驗之談呢?

在上萬個品系當中,玫瑰也有分耐寒和耐熱的區間,這攸關種植體驗,例如克萊爾·奧斯汀,適合5B-11區生長。(台灣介於10-11區間),耐濕、耐暑性強的品種為挑選首要。

當然,秉持死豬不怕滾水燙,上述資訊不易查,也懶得分辨,只要喜歡就下手買、買、買回家來折騰,一有風吹草動就PO網問,毫不思索日照多寡、種植位置環境等條件,弄不清楚病蟲害也沒有什麼不可以的。

新手,遲早會變成老手。(我也當過豬頭,但沒PO網昭告天下,除了現在)

瞄一下溫度,來到32度,五月花開的品系有:羅賓、亞伯、雪見、似碧翠絲、搖籃曲、夢幻花園、園丁老班、亞麗安德妮、心上人、威基武德、露西歐、達芙妮、海葵、豪斯登堡、草莓、雪拉莎德、賽姬、園藝王子、似巴卡洛、朱爾凡爾納、野山丘,還有從地栽移植入大盆的白龍都開了兩朵花。

以上,植株愈成熟,花量會變多或較易開出標準花型。

備註:5/19晨拍,花朵尚未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