玫瑰養不好也死不了,就該淘汰
未歸類的玫瑰
5/27/20251 min read


2025/05/27拍攝
邁入夏季之後,梅雨鋒面尚未結束,玫瑰受到高溫暴雨的考驗,就連標榜耐濕、耐暑性強的羅莎歐麗進化系列都扛不住了。
今晨,從葉片觀察,不禁搖頭,除了露西歐,羅莎歐麗系列無一倖免。我很客觀的分析,英系的玫瑰適應能力較強,尤其是植株愈養愈大,抗菌害的表現略勝一籌。
我就拿以前地栽的經驗來說,幾乎佛系有機栽種,黏性土壤、有空才能施肥、噴藥,雜草旺盛、蟲害沒少過,羅莎歐麗進化系列表現不俗,英系玫瑰感染菌害整體表現就比較糟。
移至盆栽後,養護時間平均,病蟲害皆有防治,此時逐一來點名漸入佳境的花兒,亞伯的葉片一直乾淨到夏季(之前在山上無人管理它醜到慘不忍睹),内圖這株花牌已無字跡,看標籤是蝦皮網購之一,極有可能是克莉絲蒂娜(德系),查資料它有絕佳的抗病力,猛長的高度特徵也相當符合,首花正在開。
莫梅森的紀念品仍在長,抗病能力稍顯遜色,但枝條細軟都已經垂到牆外去了,比起那株我很唾棄的藍雨更令人期待。
粉滿天星也在冒筍芽和葉芽,掛著兩朵小花在半空中晃盪,像盪鞦韆似的頑皮,爬上我的心頭好之一了。
就連動物系的海葵都讓我愈看愈歡喜,一改慢吞吞的長勢,多頭結苞讓我的心花也跟著開。
心上人突然橫空出世,枝條竄到柱子上面去了,要預防折斷,將就著綁在柱子邊緣固定。
賽姬倚著牆面,狀似慵懶,那粗壯多刺的枝條令我敬畏三分,我還在思索要不要讓它跳鋼管?
至於羅賓,我終於明白它為何有一席之地推入市場,早洩歸早洩,人家是用次數來取勝,我很傻眼它擋不住的冒芽勢頭堪比一夜七次郎。
多數中規中矩的植株表現狀態尚佳,沒出鏡過的馬內真讓我有成就感,為了它的冒芽,我都想破壞盆邊讓它順利生長出來。(盆植之前它極度營養不良,坦白說它目前的抗病能力,我給三顆星,擇日會搬去屋頂換盆並接受較充足的日照)
諾瓦利斯,強健的紫色系乖寶寶,封面照就是它(5/27拍攝)。
廢墟小院內有空間擁擠的障礙,必須淘汰不適合的品系,病弱、開花不持久也沒葉子可觀賞的;雪拉莎德、雪見、似詹姆士。
其實玫瑰的取代性質高,花形花色雷同到多不勝數,老調重彈:新手沒必要去追品種,以免撞牆。
以前,我追過藍雨,最唾棄的也是它,黑斑、露菌、炭疽、枯枝它都有,長勢起伏不定,好不容易看它枝繁葉茂多頭群花開,一陣子又整體衰弱下去,我始終能在它身上看見炭疽病癥,尤其是下雨過後。
我也追過胭脂扣,耐貧瘠的土壤是一回事,幻想與現實是兩回事,就連嫁接苗都沒粉滿天星來得強勁好養。
還有很多沒時間養好的,像是被木村先生歸納在第四類玫瑰的胭脂虎,我曾養過它,白粉病在它身上沒少過。海力士在購入開箱後一星期也是白粉爬上身。第三類玫瑰里程碑,冬季的花色真是美,相當耐雨淋,枯枝病就令它消亡了。
我現在養護玫瑰,只要有空在雨前、雨後或間隙就會去噴藥防治,等那些瓶瓶罐罐用完,觀察沒頻繁用藥就很糟的植株,淘汰它。
種植低維護的玫瑰是一種趨勢,業者培育也在朝這方面努力。初入坑時,聽人家說玫瑰是藥罐子,當時真無法體會,以為偶爾噴一兩次藥劑,蟲子啃掉些許葉片,會開幾朵花就好。然後看那些花團錦簇的影片啊、種花講解啊,原來玫瑰可以開得這麼壯觀、夢幻......原來它們可以這樣養、那樣攀......
咳,真那麼行,早就爛大街了。
很好養和養得好,是不同的概況。
有次我花幾千塊大洋買肥料,對方的專業人士特地來電服務,問我種什麼,電話那頭傳來「......要挑抗病性好的品種......」真的,我有聽出語氣上的錯愕以及瞬間忍笑......然後非常專業的分析區域土壤品質以及他也種過玫瑰,推薦我可以使用哪些商品等等......。
說真的,買回擱置還沒空用,蚯蚓土倒是先用上,且用光了。
我依稀記得他跟我說,要把玫瑰養到葉子油亮或挑選葉片油亮厚實的品種,比較耐病蟲害。
其實挑選適宜的地方種植,才是養好它們的主要關鍵。配土、病蟲害防治、肥料、澆水都可以從經驗中摸索與學習,養玫瑰真的很簡單,不用搞得神秘兮兮,一副很行的樣子。
備註:退出玫瑰社群有益身心健康。
玫瑰的記憶
過去式與現在進行式並列,寫下種植的新篇章,記錄我在廢墟小院與玫瑰的日常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