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牢騷,別亂教
回憶
4/25/20251 min read


2025/04/20拍攝
上社群網瀏覽一下,看到兩則有興趣討論的議題:
1.育苗袋該不該拆?
根據業者拍攝視頻,公開講解後,我的結論,可拆可不拆。(備註:是很薄透的育苗袋,類似中藥包材質,所以花友又稱「中藥包」。)
那麼,這種材質是否能降解?(意思是隨著時間而自行分解)
我查資料後,發現不行,很難分解乾淨,埋在土壤內的時間愈久,肯定會爛的啦。
但是,玫瑰植物的根系能不能穿透它?
一定的啊,否則怎稱為育苗袋?它廣泛適用於各種植物。
何況很火大的發文者有附圖照,植株表面滿滿的根系,育苗袋也有破洞,需要這麼小題大作嗎?
覺得礙眼,將來換盆時,可拆或剪除它。若發生另一情況,我認為發火較有理,把植株脫盆,查看若植物的根系只往上長,而育苗袋下方都沒有長根系或爛根嚴重,再找業者討個說法或退貨也不遲。
動不動就上網公審業者,其他業者見獵心喜順道又酸了幾把,實在不是好現象。試想一下,我們會在配土裡面放什麼?小石塊、椰糠塊、火山岩、珍珠石、蛭石等等,這些都不是土壤,但有阻礙根系的伸展嗎?難道植物的根遇到石頭阻擋就無法活下去了?
2.最近三顆植物快養死了,發現是某家的比例特別高,然後引發網友延伸討論......
發文者有附圖照,隨之而來的留言有部分歪理,又又又......怪業者了。
我覺得業者真衰小,貨品售出,得囊括買家養了幾個月養不好的「罪過」,究竟是誰的錯?
論品質,一分錢一分貨;三分錢,下等貨;兩分錢,上等貨,各式情況,當下買單,往後能不能一試成主顧,業者的業績最清楚了,我沒做生意,兩手一攤,不予置評。
但歪理,我看不下去,忍不住回留言:
「個人淺見:肥傷造成黑桿,盆面的肥料灑太多,無論誰家的苗,來一顆死一顆會是常態。還有,玫瑰需要日照,我都嫌所處環境光照太缺乏了,您的還需要拎去躲日照......怕淋雨更是......哪門子教的操作?在台灣,高溫多濕環境,尤其是不通風的情況之下,病害更容易產生。勤勞些噴殺菌劑,可保植株健康。養根系,需要健康的葉子吸收更多的陽光,兩者一體循環。換盆土後,植物傷根脆弱,需要時間養護,怕光照、怕雨淋根本本末倒置,有時植株死亡,我們只是憑所見去猜測怪罪業者,這並不厚道。還有人說椰糠土不透氣......昏倒~@@」
以上,我隨後刪除留言,因為在公眾的地盤得罪人不妥,乾脆回自家裡發發牢騷。
備註:封面與內圖這兩株都是4/5日購回的不知名,換盆土後續開的花,日曬雨淋至今,沒曬死淹死,椰糠土透氣得很。
玫瑰的記憶
過去式與現在進行式並列,寫下種植的新篇章,記錄我在廢墟小院與玫瑰的日常。
©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